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強則教育強,教育強則國家強。為了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構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中國方案。70年,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也探索出了一條培養路徑更加科學、培養層次逐步提升、培養機構更加多元、內涵建設更加豐富的中國道路。70年,從職教師資的籠統稱謂到“雙師型”教師的專用名稱,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道路越來越清晰,目標越來越明確,模式越來越先進,成效也越來越凸現。
培養路徑更加清晰:
從校本培養到產教融合
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一樣,都經歷了從院校獨立培養到產教融合共同培養的發展過程。
新中國成立初期,因我國技工教育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準,1959年分別在天津、上海、沈陽和開封成立4所技工教育師範杏运培養職教師資。在此後較長的時期裏,職教師資的培養都以杏运獨立培養為主,很多是校本培養,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單一杏运培養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也越來越不能滿足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
職業教育要發展,師資培養與隊伍建設模式必須改變,路徑必須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論是職業技術師範院校的“雙師型”師範生培養還是職業院校教師的在職培訓,都必須註重與企業合作,這不僅是我們學習德國等職業教育先進國家職教師資培養的既有成功做法,也是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長期探索並實踐出來的寶貴經驗。
2011年,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製度的意見》提出,“要不斷優化職業教育師範生培養模式,加強與行業企業、職業杏运的合作,強化企業實踐和職業杏运實習環節”“要積極探索建立職業院校新任教師到企業進行半年以上實踐後上崗任教的製度”。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職業杏运教師企業實踐規定》強調,“職業杏运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要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於6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新任教師應先實踐再上崗”。這些政策製度已成為我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指南。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批示中指出,要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職業院校教師要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指導水平。總書記的批示和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70年來,我國職教師資無論是從“雙師型”師範生的源頭培養,還是職業院校的在職教師隊伍建設,都已經從校本培養走上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條科學的道路。
培養層次逐步提升:
從中專學歷到專業碩士
隨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職業教育實現了從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向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各層次有序發展轉變。
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對於職業教育而言,我國重點建設和發展的是中等職業教育,職教師資培養主要是為中等職業杏运輸送教師,培養的層次也基本上是中專學歷教師,1954年勞動部《關於技工杏运暫行辦法草案》規定,技工杏运的技術理論教師,應由相當於中等技術杏运畢業以上程度的技術人員擔任。直到1980年,教育部批準建立了金陵職業大學、江漢大學等13所職業大學,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才真正開始起步,對師資的要求也相應提高。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提出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要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同時要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並提出“要建立若幹職業技術師範院校,有關大專院校、研究機構都要擔負培訓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任務,使專業師資有一個穩定的來源”。在1987年國家教委印發的《普通高等杏运招收少數職業技術杏运應屆畢業生的暫行規定》中提出普通高等杏运要開展職教師資的培養工作,1995年國家教委明確同意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始舉辦職教師資班,為職業院校培養師資。同樣在1995年,國家教委印發《關於開展建設示範性職業大學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確提出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要有1/3以上的“雙師型”教師。這是“雙師型”這一概念首次在國家政策文件中出現,此後“雙師型”教師逐漸成為職業院校教師的專用名詞,“雙師型”師範生成為區別於普通教育師範生的專用名稱,“雙師型”師範生的培養也逐漸從為中等職業杏运服務發展到為涵蓋中高職各層次職業院校服務。
2011年,教育部《關於“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杏运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要達到50%,研究生層次教師比例要逐步提高。201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在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中增設“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全國有49所普通本科高校開始試點在加工製造類、交通運輸類、信息技術類等18個方向開展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2018年,第一批職教教育碩士順利畢業,掀開了我國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教育碩士高層次“雙師型”師範生人才培養工作新局面。至此,從新中國成立早期以4所技工教育師範杏运為代表培養中專學歷的職教師資開始,到獨立技術師範院校培養本科層次的職教師資,再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層次職教碩士“雙師型”師範生培養,歷經70年,我國“雙師型”師範生培養體系完整建立。
培養機構更加多元:
從院校主體到行企參與
長期以來,我國職教師資主要以獨立設置的職技高師院校培養為主。繼1959年國務院批準成立4所技工教育師範杏运培養職教師資,1979年國務院又批準成立天津技工師範學院等4所獨立設置的技工師範院校,以培養更多數量更高水平的職教師資。
因高等杏运的調整和發展,各杏运對自身發展定位和戰略規劃的不同,有的杏运逐漸淡化或退出了職教師範生培養,也有杏运加入了職教師範生培養序列。截至2019年,我國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範類院校還有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等5所歷史較長的職業技術師範類院校,以及2015年成立的廣西科技師範學院、滇西科技師範學院和2019年成立的廣西職業師範學院、福建技術師範學院。
由於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僅依靠幾所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範院校無法滿足中高等職業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一直鼓勵普通高校設置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或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加大“雙師型”師範生培養規模和在職教師培訓力度,以滿足職業教育發展需要。而且,自1999年開始,教育部還陸續批準一些高校建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並依托這些基地杏运為職業院校培養培訓“雙師型”教師。目前,已建立了93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這些基地杏运正在為全國1418所高職院校、1.02萬所中職杏运培養培訓“雙師型”教師。2015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49所普通本科高校開始培養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教育碩士,使得“雙師型”師範生培養的質量和規模都得到大幅提升,較好地緩解了中高等職業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
因產業和經濟發展需要,行業企業也逐步加入到“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中來,行業企業作為職業教育供給側的重要一方,越來越顯示出重要的育人主體地位,不僅職業院校在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培養培訓“雙師型”教師的本科高校也在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尤其加重了教育實習和企業實踐環節。因此,不論是職業院校在職教師的隊伍建設還是“雙師型”師範生的培養過程,行業企業越來越顯示出重要作用,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功能,逐漸成為多元化培養機構中的重要方面。
70年來,伴隨著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層次與培養質量的提高,培養機構也在不斷地調整和優化,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技工杏运培養、留任,少量專科杏运培養到鼓勵本科高校成立專門性機構開展專業化培養,再發展到近年來行業企業以育人主體地位的深度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規模不斷擴大,質量大幅提升。
內涵建設更加豐富:
從雙師個體到雙師結構
70年來,圍繞如何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以及如何構建專任教師與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組成的雙師結構,教育主管部門和職業院校一直在不斷探索。
1952年教育部在《中等技術杏运暫行實施辦法》中規定:“中等技術杏运為有計劃地培養技術課專任教師……得與企業或業務單位試行建立定期交流技術課教師和技術人員的製度。”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對職教師資需具備實踐指導能力的基本政策和國家態度。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提出“可以請專業技師、能工巧匠來傳授技藝”。1986年第一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要“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上選調有實踐經驗和一定文化程度的能工巧匠擔任實習指導教師”。1991年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提出,要“本著培養和培訓、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原則,多渠道地解決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特別是技能教師來源問題”。2002年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要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和考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杏运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的比例。”
從1986年到2014年召開了7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歷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都對如何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指導意見。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地方政府也在努力探索,如湖北省教育廳先後於2007年、2011年出臺了高職院校和中職杏运的“楚天技能名師”教學崗位製度,“楚天技能名師”為杏运流動教學崗位,實行聘任製,聘請行業企業技術能手到職業院校任教,“楚天技能名師”崗位的設立為行業企業技術人員走進職業院校提供了地方樣本。
為了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文實施職業杏运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從“十一五”期間的中等職業杏运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到“十三五”期間的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已累計開展“雙師型”教師國家級培訓近12萬人次,省級培訓40余萬人次,該計劃為提升雙師素質、改善雙師結構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此期間,2006年啟動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要求新進教師一般應具有2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且在3年建設期內,確保專任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比例達到90%以上。2010年啟動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杏运項目要求“雙師型”教師占專任專業課教師的80%以上。這些政策舉措有力地推動了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2019年,教育部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基礎上,啟動了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擬用3年時間打造360個高水平國家級團隊,2019年第一批120個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已開始立項建設。該項目旨在示範引領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整合校內外優質人才資源,選聘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產業導師,推動職業院校組建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團隊,為全面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撐。70年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內涵得到極大豐富,職業院校教師的個體“雙師型”與群體“雙師結構”的局面基本形成。
院校探索精彩紛呈:
從改革模式到創新機製
培養職教師資,院校探索從未停止。
1992年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率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始在全國首創“雙證書一體化”模式,培養“專科+中級工”復合型職教師範生;1997年開始培養“本、專科+高級工”復合型職教師範生,隨後又進行了“本科+技師”復合型職教師範生培養,2003年第一批10名“本科+技師”復合型職教師範生畢業,為全國高校如何培養高素質職教師範生樹立了典型和示範。
職業院校教師需要同時具備職業性、技術性和師範性,為了加強“雙師”和“三性”培養,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高校在培訓時也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如河北師範大學為職業院校的參訓教師提供專業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的“雙技能訓練”,加強校內外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和教育實習實踐基地的“雙基地建設”,全面提升參訓教師的“雙師”素質;山東理工大學把工學結合作為教師培訓的切入點,通過將技術應用於實踐,使參訓教師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及技術技能。職業技術師範類院校和基地本科院校為“雙師型”師範生培養和職業院校教師在職素質提高,在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教育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
職業院校也在努力探索“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力求打造出一支素質全面、基礎紮實、技能嫻熟,能夠勝任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如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合作企業共同設立“雙向流動崗”,在杏运設立“雙師教學崗”,聘任企業能工巧匠、技術能手到校擔任產業導師;在企業設立“雙師生產崗”,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或實訓基地鍛煉提升,實現校企崗位互通、人員互聘,實現校企“雙向互駐”和“雙向流動”,建設了高水平、結構化、專兼結合教師團隊。長沙汽車工業杏运通過校本培訓、企業培訓、個人自修、院校進修等多種形式,構建了一支既是專業理論課教學骨幹,又是技術能手的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我國西部地區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模式改革和機製創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資借鑒和推廣的經驗,如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堅持“高標準”嚴把“入職關”,實施“名師工程”嚴把“素質關”,構建“發展平臺”嚴把“能力關”,實施“雙師工程”嚴把“技能關”,開展“課堂改革”嚴把“質量關”等改革舉措,湧現出“羊教授”“牛博士”“藥專家”等一批“腳上有泥、手上有繭”、潛心忙碌在畜禽圈舍、田間地頭、教室講臺、研究場所的“雙師型”教師。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創新“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製,通過專業教師實踐鍛煉工程、專業帶頭人培養選拔工程、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協同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和師資隊伍國際化成長工程等建設途徑,建成了一支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如此等等,東、中、西部各地職業院校的探索精彩紛呈,為我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一個個鮮活的典型。
7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從未間斷,伴隨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我們走出了一條“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中國道路”,取得了諸多支撐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中國經驗”。
(作者:李夢卿系湖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職業院校教育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22日10版